孙遇 神道碑--钦差河南左布政使孙公神道碑
钦差河南左布政使孙公神道碑--摘自乾隆六十年《孙氏家谱》孙氏系三国权至皓数传而族始漫散。其先有避于辽者,唐太宗平辽,兄弟八人浮海抵福山,遂世为福山人。宋、元而后,代有显人,谱牒具焉不书。公之大父曰志孝,有德不仕。父曰彦斌,以公贵,赠奉议大夫、赞治尹、直隶徽州府知府;母张氏为恭人。公讳遇,字际时,生有异材。甫三岁,母织机,有丐者窃担去,公未能言,但以手指示之。母悟追之,果得窃者。后妖人唐赛儿惑众,刊章为捕,众观之中,公朗诵如流,声甚宏,貌甚伟。时分司洪金事顺于门内窃视之,即呼入,命公书《神童诗》前二绝,字画亦遒劲。洪大奇之,遂礼送入邑庠为弟子,其时年方十一。自是公益奋励刻苦,学问强记,多闻识。尝入乡试有司,不遂归,有"时来高步蟾宫里,始见龙光射斗牛"之句,其所蕴可知矣!宣德乙卯,公以《礼记》名经领山东乡荐第五。明年正统丙辰,登州旋榜进士。已巳,授户部主事,差往庄浪督粮收放。公馆中有物为怪,共骇之。公居数月余,了无踪影。识者即知公为正人。公以才能勤慎屡外差,所至有声,略无间染,以故,少保石首杨先生溥特荐公由主事守徽郡。公之任所,行均徭法,分上、中、下三等,痛革里书弊,吏得其职,赋无所遗,人甚宜之。景泰甲戌,尝岁饥,休宁、黟、祁三县盗起,凌辛受等聚众抢夺,远近骚动。汪御史巡郡,欲剿以兵,公止之,曰:"此饥民耳,未可轻举兵以用,恐为祸不小。"仍以宽抚之。如何,公乃单骑至休宁,聚官吏责之曰:"汝辈不能抚字,以致吾民艰急至此。民则奚罪?宜听其悔过自首,勿为苛责。"于是辛受等悉赴官,果得不死。因设方赈济,境内贴然。既而岁稔,休宁、歙产瑞麦一茎二穗或三穗、四穗;祁阊虎为害,公祷于神,虎辄去;狱有积年弗伸者,公倾诚处之,而冤雪忿释者甚众。徽人感之,至形于诗歌。在郡前后保留几二十年,终始一节罔变,古之良吏,又何遇哉!天顺甲申,周礼部推荐升江西右方伯。 曾以进表到京,谒南阳李少保。李问江西不便事,公对以"他事有常规,无虑。独四川王子奠埨以罪废为庶人,与妻幽闭西山,子女二人在焉。数年,从人死者过半。倘从人并奠埨夫妇俱没,子女二人长成,一有失节,奈朝廷何"?李颔之,即以此事属公。公回,乃奏闻。廷议子许与民间结亲,女嫁民间,官备嫁奁之费各五百缗。呜呼!公之用心岂常情可及哉?未几,转升河南左方伯。甫三载朝觐,考察群吏,给事中太和萧彦庄以公前在江西时尝断其家不法事衔之,因劾公与吏部尚书李秉为乡里且同年,为党比。公闻之,笑曰:"愿请退。"未尝与辩,遂蒙恩休致。人咸惜之,公慨然无难色。既而归乡,款桑梓,课儿孙,读圣贤书,康强无恙,今十有四年。诗礼蒸于满门,中和溢于一乡,达尊有在,非公而谁?成化十九年夏四月六日,公以疾卒于福山私第之正寝,享寿七十有九,以明年四月七日葬于仉村祖茔。配房氏,有淑行,封恭人,先公卒二十有二年。公独居无他妾媵。子男四:长曰珂,景泰甲戌进士,授监察御史,升南京大理寺左寺丞;次曰珪,成化戊戌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礼科给事中,升户科都给事中、陕西右布政;次曰瓒,成化庚子科乡贡进士;次琰,成化辛丑进士,授中书舍人,升尚宝司少卿,皆恭人出。女三:长适周鉴,次适韩珍,次适王赟,皆千户。孙男十四:棨、槩,乐、楘、棠、杲、榘、采、栗、枲、棊、荣,皆读书。孙女六:淑媛,聘都指挥廉政长男文盛;淑姿,聘千户王钰男之邻,生员;淑婉、淑柔、淑懿、淑明俱幼。曾孙三:炼、熉、烨。公性仁厚,恭俭好礼,虽在仓卒间,而雍容和气,亦自动人,可谓有德之君子。自守徽至河南左方伯,临人一以和平,而繁苛不为,是宜其亲之者如子弟之于父兄抚无不来也。公尝为织造事逮至京,徽之军民诣神祠祷佑者累百余人,卒无事。其恳神祠集为一卷,名曰《怀仁录》,今行于世。既去,又为立祠以奉之,是何仁人人人之深也欤?铭曰:溟海之西,泰山之东,巍然人望,有归于公。伊昔守徽,人和政通;其为方伯,异地同功。归老于家,怡然冲融。徜徉山水,乐尔何穷。昊天云亡,遗声尘空。百世之下,丽日光风。 光禄大夫 柱国太子太保 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制诰 经筵讲官 青齐 刘翊撰 注:刘翊,字叔温,号古直,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人。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保、谨身殿大学士,卒谥"文和"。著有《青宫讲义》《古直先生文集》,受命编《文华大训》。 笔者观感: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家谱文化再次兴起,研究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县孙氏家谱的人越来越多,笔者认为:《福山县志》进士第一人讳孙遇公裔孙居多,在此恳请各位不要再推理、估计、按道理式的推算家族世系乱认宗,自诩研究的结果是真理,乱写文章影响后人,本人收藏孙遇、孙河、孙海公后人书写《孙氏谱书》自清朝顺治三年间至民国二十年编写的十多部,恳请大家不要再推理表文了,如有需要可以与君共享,推理论者远之。虽然老谱会有误但是也是先人遗留下的实质性记录,本人才疏学浅暂时未涉及到讳遇河海公之外孙氏支系研究,秉持:追寻历史由近而远,正史、野史、口述史相佐证为理的原则,主要探索清朝、民国时期“延光应守、万世永昌、文盛德茂”十二世之内的渊源,如有寻求同宗同族者愿意共享。孙公讳遇河海 第十七世裔孙 德恺 承撰
公元二零二四年三月
好长 应该是唐朝自辽东,过渤海抵达胶东,落户福山,先祖做过徽州府知府(相当于地市级的市长)。 保护生态 发表于 2024-3-27 16:10
应该是唐朝自辽东,过渤海抵达胶东,落户福山,先祖做过徽州府知府(相当于地市级的市长)。
唐太宗平辽,兄弟八人浮海抵福山 夜色咖啡 发表于 2024-3-27 13:21
好长
乾隆年间《孙氏谱书》就是这样写的 柱国,应该单独短句 大道之行 发表于 2024-3-27 18:02
柱国,应该单独短句
呵呵,起源于三国孙权、孙皓 ljw02111 发表于 2024-3-28 07:50
呵呵,起源于三国孙权、孙皓
明清《福山县志》及谱书也是这样写的,
保护生态 发表于 2024-3-27 16:10
应该是唐朝自辽东,过渤海抵达胶东,落户福山,先祖做过徽州府知府(相当于地市级的市长)。
孙氏系三国权至皓数传而族始漫散。其先有避于辽者,唐太宗平辽。。。。自清朝顺治、乾隆年间的谱书是这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