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08673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姜立新记得一件小事:有一天,他去吃朋友的喜酒,在婚礼现场,忽然有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对方是谁。“姜医生,你不记得我啦?你给我开过刀的呀!你看我现在恢复得多好!”对方像面对着老朋友一样笑得阳光灿烂。
姜立新主任(左二)与同事讨论患者病情
姜立新(左三)诊察患者
烟台论坛客户端11月17日讯 (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姜立新记得一件小事:有一天,他去吃朋友的喜酒,在婚礼现场,忽然有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对方是谁。“姜医生,你不记得我啦?你给我开过刀的呀!你看我现在恢复得多好!”对方像面对着老朋友一样笑得阳光灿烂。
每当想起这件事,姜立新就觉得:“做医生真好。”
穿着白大衣,姜立新每日争分夺秒挽救一条又一条的生命。外科医生常常被人们称为“刀尖上的舞者”,胃肠外科更不例外。他们每天都要拿着手术刀或者微创仪器
“开肠破肚”,所以如何让刀开得漂亮,要病人活得更好是他们一直以来的追求。
“患者性命相托,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作为烟台毓璜顶医院大外科主任,胃肠外一科、甲状腺外科主任,姜立新是团队带头人,更是圈内公认的外科领军人物:他既是青岛大学医学部外科学系副主任,又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科(普通外科)主任;他既是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病分会常务委员,也是烟台市普通外科学科(技术)带头人……在一众头衔下,他还是最喜欢人家叫他:姜医生。
规范,胃肠肿瘤的治疗越来越规范化
周一下午两点半,记者在胃肠外一科办公室见到了刚下手术台的姜立新,此时的他正在看书——最新版本的《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即使身为科室主任,姜立新仍然高标准要求自己,一有空就不断“充电”学习。
其实提起胃肠肿瘤,大家一点不陌生。作为烟威地区最大的胃肠恶性肿瘤诊治中心,胃肠外一科年完成胃肠肿瘤、疝以及急诊手术等各类手术就近2500例,其中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约1200例。
患了肿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规范化的治疗方式。十几年前,一提起胃肠道恶性肿瘤,都是先开刀再化疗,然而这种方式在今天看来并不规范。“现在我们讲求的是规范化治疗,必须对患者负责,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姜立新介绍,现在的治疗方式是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施行标准化的淋巴结清扫,达到个体化、精确医学的治疗。“针对不同分期的胃肠肿瘤,我们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对于早期胃肠肿瘤,采用手术为主的治疗;对于进展期胃肠肿瘤,采用手术+术后化疗为主或新辅助治疗+手术+术后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对于临近可切除和不可切除的胃肠肿瘤,采用转化治疗+转化手术、全身化疗或者维持治疗等为主的治疗方案。”
50多岁的市民刘先生身体状况一直不错,可在三年半前突然肚子疼痛,在某医院一检查已经是胃癌三期,随后进行了手术。手术后好景不长,8个月前刘先生又开始吃不下饭并且肚子痛的厉害。慕名而来的他找到了姜立新,经过检查发现,不仅胃癌复发,肿瘤还转移到了肝脏。根据刘先生的情况,姜立新带领团队同肿瘤内科、消化内科、病理科、影像科、肝胆外科等多科室进行了多学科会诊讨论,并且制定出个体化规范治疗方案。
经过五个小时的手术,姜立新成功将胃上及肝脏上的肿瘤切除,并且术后按照之前制定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方案,刘先生恢复的非常不错。“姜主任您看,我现在一顿饭能吃二十个饺子!”身体恢复的刘先生还经常给姜立新发微信报告好消息。
记者了解到,因为规范化治疗,目前毓璜顶医院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经从十几年前的20%-30%提高到了50%-60%,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从十几年前的30%-40%提高到了70%-80%。
挑战,疑难杂症迎难而上
烟台毓璜顶医院作为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除了常规治疗,也肩负着为周边区域解决疑难杂症的责任。多年来,姜立新带领的胃肠外一科“科风”很正——只要是有疑难杂症的患者,任何人都不会推诿,大家都全力以赴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作用,为胶东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前段时间,姜立新带领团队进行了颇具挑战的手术。栖霞小伙小王因为受外伤肠子破了,在当地医院缝补后一直没有长好,被送到毓璜顶医院时,小王肚子上的6个小孔正不断流出粪水,情况十分危险。
无论何时,救命是第一位的。第一次手术当天便紧急展开。“我们首先划开肚皮,将满肚子的粪水小心清理干净,然后将有些能修补好的肠子修补好,不能修补的肠子拖到体外进行人工造瘘,把感染控制在体外,将病情稳定后,再进行计划性的二次手术。”回想起手术经过,姜立新记忆犹新。
第一次手术很成功,术后科里对小王进行了抗感染治疗,并不断加强营养。第二次手术在三个月后如期进行。“第二次手术主要是把坏死、造瘘的肠子恢复到体内原来的位置,尽量达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姜立新说。
“姜主任,我真的是特别感谢您,没有您,我还不知道会什么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王的肠道恢复了,营养上来了,再复查时,小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人也胖了一圈。
姜立新介绍,复杂肠瘘及外科重症包括肠瘘、严重腹腔感染、短肠综合征、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腹部外伤等,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我们科室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等著名胃肠研究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将损伤控制外科、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等核心理念成功应用于腹部外科症状病人,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
烟台毓璜顶医院胃肠外一甲状腺外科主任姜立新 领先,微创外科最早“吃螃蟹”的人
记者了解到,毓璜顶医院胃肠外科作为山东省腹腔镜技术的培训基地,在省内开展了首例3D腹腔镜胃肠手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胃癌的微创手术占比70%,结直肠癌的比例高达90%。无疑,微创的领先便源于姜立新是最早“吃螃蟹”的人。
“2005年,我们从那时候就开始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并且这些年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机器人、全腹腔镜下及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近端胃癌根治及全胃根治性切除术等多种腹腔镜手术,将患者的痛苦降低到最低。”提到腹腔镜微创技术,姜立新胸有成竹。
“以前光听说微创手术,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次经过这次手术之后才知道,确实是创伤小,恢复快。”今年40岁的马女士体检时发现胃部有肿瘤,术前胃镜发现这个肿瘤有3公分,而且属于二期的胃癌。起初马女士十分紧张,一方面害怕病情,一方面害怕手术。为了将马女士的创伤降到最低,经过姜立新团队的讨论,认为马女士的肿瘤符合微创手术标准,最后进行了完全腹腔镜下的全胃切除术,同时进行了标准的淋巴结清扫。
因为创伤小,马女士术后第一天便能喝水,第三天便能吃流质食物,第五天便开心的出了院。其实马女士能这么快出院,还得益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科室早在2010年就在国内较早地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其核心理念包括尽可能地采用腹腔镜技术、腹部小切口等微创手术,重视不常规机械灌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尽可能地采用硬膜外麻醉等围手术期处理,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显著地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
协作,带领全科不断进步
每周三,胃肠外科全科医生都会一起吃早餐,姜立新说,这是他们每周一次的“早餐会”,目的是学习最新《指南》,讨论患者的病情,让所有医生不断进步。而这个传统,科里已经坚持了很多年,风雨不误。
时间追溯到1992年。那一年姜立新从青岛医学院本科毕业,从此一辈子就和外科联系在了一起。1999年到2004年,他又在山东大学进行了硕博连读,34岁时便凭借高超的技术和仁心的温度担任胃肠外科的主任,2011年更是成为博士生导师。
2009年,到德国3个月的访问交流对姜立新触动比较大。“国外很讲求团队协作精神,手术不是一个大夫的手术,一个大夫的水平高低左右不了科室的水平,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存和预后更有意义。”
身为团队带头人,触动之后姜立新便有行动。“首先是学历建设,我会不断鞭策大家去学习,因为学历本身是硬件,只有学习了,科研和综合水平才能提高。”姜立新说,这些年院里还分批派了大家去国内胃肠外科水平比较领先的医院及德国、英国、意大利的医院进修。 在带领全体医生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和国内病例大赛时,医生们在现场都会进行发言和壁报论文展示,参赛也有着不俗的成绩。此外,姜立新团队还曾获得过胃肠道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比赛国内大奖,要知道,这个比赛全国只有7个团队获奖,而姜立新团队是唯一一家地区级医院获奖的团队。
英国皇家医院到科里参观,国内外大型医院到科里交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国家级医院与科里深入交流合作……经过姜立新未雨绸缪的付出,毓璜顶医院的胃肠外科诊疗水平更加厚重。据统计,胃肠外一科现有医师15名,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4名;博士5人、硕士8人;拥有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1名,青岛大学博士生导师1名、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3名,潍坊医学院硕士生导师1名,滨州医学院硕士生导师1名,每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数名,为科室的发展积累了后备力量。
谈及未来,姜立新的目光愈加炯炯有神,踌躇满志。这双眸子,在伤逝病人时,流露着对生老病死的无奈;在手术台上,全神贯注,仿佛君临天下;在手术室外谈笑风生,却又是那竹林间的魏晋风度。
刚柔并济,这是他医者的风范,亦是他为人的本色。他知道生命的脆弱,所以他懂得病人的感受一如自己的感受;他知道生命总有尽头,但也相信一定有些东西比生命更为长久。
姜立新说,每一个患者,都是以性命相托付,那就是和医生有着不寻常的缘分,如亲人一般的缘分。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面对性命托付,我们只能全力以赴。”
关于专家:姜立新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博士生导师,烟台毓璜顶医院大外科主任,胃肠外一科、甲状腺外科主任,青岛大学医学部外科学系副主任,附属第四临床学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外科学系主任,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科(普通外科)主任,山东省临床重点专业(普通外科)主任,烟台市普通外科专业学科(技术)带头人。
现任国际胃癌协会会员(IGCA)、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病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全科医师学会全国贲门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道肿瘤规范化诊治、腹腔镜胃肠肿瘤微创手术(单孔、3D 及机器人手术)、胃肠道肿瘤的多学科诊治(MDT)、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技术、胃肠道间质瘤的规范化治疗、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减重及代谢外科、复杂肠瘘综合诊治、外科重症及临床营养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疝与腹壁外科、甲状腺疾病的综合诊治及各种微创诊疗等。
2009-2010年,参与中德临床医师交流项目,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利希滕菲尔斯医院普通外科访问交流。参与主持多项国际国内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级科研基金3项、市级科研基金9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山东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烟台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烟台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烟台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3项,发表中华级论著30余篇,发表SCI收录文章20篇,主编著作5部,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7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