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集采药用于临床,迄今已有6年。国家集采药品整体运行状况较好,但随着时序的增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疗效欠佳;虽然缺乏临床试验支撑,但医生普遍反映,与进口药或原研药相比,集采药疗效欠佳。如,使用相同剂量的降压药,进口药可将血压控制稳定;而使用集采药,患者血压难以控制至正常水平或波动较大。再如,使用相同剂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进口药可有效预防患者卒中发生和肺栓塞等;而使用集采药,患者发生卒中、肺栓塞的权重较大。这使得患者和医生对集采药产生不信任。
二是不良反应较大;医生普遍认为集采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于进口药或者原研药,病人换用集采药后,甚至出现过敏反应,说明其药物纯度不够,制作工艺有问题。
造成上述问题原因是集采药品价格过低,甚至低于成本价,使得集采药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集采药多为国产仿制,无研发成本,但其他成本仍然存在。不管是原研药还是集采药,都有其合理成本,如果,集采价格低于成本价格,则药物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如:
氨氯地平(降压药):进口(7片)每盒21.61元;集采(28片)每盒1.53元。进口药单片价格3.09元;集采药单片价格0.05元。二甲双胍(降糖药):进口(0.5*20片)每盒19.15元;集采(0.25*100片)每盒3.56元。以相同有效剂量计算,进口药单片价格0.96元;集采药单片价格0.07元。二、主要损害
一是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集采药多数为基础病和慢病治疗药物,如果这些药的品质不良,在短期内较少看到其危害;但长期看,会使并发症的几率增加。如,血压长期不稳定可导致心、脑、肾和大动脉等血管疾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心、脑、肾、视网膜、周围神经病等多系统并发症。这些慢性并发症会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二是增加医保负担;集采药品疗效欠佳,会使大量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这些疾病治疗费用昂贵,最终会增加整体医保负担。
三是增加社会整体负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关键在于长期有效药物管理,避免发生并发症。如果集采药品质有问题,慢病患者出现的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致残率很高。患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自理能力,从而减少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和家庭负担。
四是增加医患矛盾;集采药疗效不佳容易导致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