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老烟台人称毓璜顶医院为″专区医院",烟台山医院称″二院",上哪个医院去看病一般是由单位定点报销来选择,因为我们单位是在毓璜顶医院,所以平时职工看病都必须到这里来。

八十年代初,毓璜顶医院门诊楼在路北,住院区和妇科、产房在路南,图片是路北的门诊楼。
记得我是在81年春天因为感冒老是咳嗽第一次到毓璜顶医院来看病。
进了医院大院右边有一栋平房是挂号室,我挂了内科第10号,然后再到二楼内科<二>诊室。
那时所有门诊科室都在这个小楼内,记得己经是上午九点多了,楼内也没有几个病号,显得冷冷清清,非常安静。
我自己一个人悄悄地坐在内科门口的木头连椅上,前面还有两三个病号在候诊,一个扎着大辫子的小护士在门口坐着登记叫号,我毕恭毕敬的把号码交给了她,然后又用蘸水笔仔细的填上自己的性别、单位、什么病,她仔细的看了一遍把号插进一个木牌上的铁针中,然后指了指坐椅我赶快坐下了。
等了也就是10几分钟吧轮到我了。记得那是一个40来岁的女医生,长得眉清目秀态度非常和霭,先给我夹上温度计,再问我哪里不舒服、几天了,然后用一根宽木签消消毒看看我的嗓子,又仔细的用听诊器听了听,对我说不要紧,你这是扁桃体发炎,打一针再吃两天药就没事了,别害怕。

我一听,立马放宽了心,女大夫给我开了一个肌肉针,又拿了一袋消炎药

这前前后连看病、取药、打针才二十多分钟,我的看病之旅就结束了。
回去之后吃了两天消炎药这病就好了。事后感觉这上医院看病挺简单、挺轻松的,不象现在上趟医院不仅头疼,花钱还遭罪,简直是要剝层皮一样,大家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