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8835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9-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我二中,90年高考,考场在三中,分数570,烟台清北线561,济青则是550多,班上8个过清北线的。还有一个保送清华的,其他还有3名保送生,如果参加考试估计也都能过清北线,一中一个不个。
由于迟到影响情绪,作文就开了个头,语文满分120只考了63分,几个月前的毕业考语文单科我是全市第一,满分卷。如果发挥正常,后果不堪设想。
那年头只有重点线,本科线,专科线,重点大学区分没有如今这种天上地下的区别,加之出分后报志愿,所以班上除了那一个保送的同学,都没报清北。
二中那时生源极好,所谓生源好是学生继承了家长自律力争上游的决心。其他学校地包横行,二中学生看都不看一眼。
我同桌换过三个,一个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的孩子,一个是公安局局长陶的孩子,另一个他爹挂大校衔。同学中还有曲元显的侄子,妇联,文联,教育局长的孩子,班上没有一个工人子弟,其他学校地包横行,比如我哥在五中,那根本就没听课的,二中学生对这些地包大哥小弟鸟都不鸟,根本不感兴趣,学风优良出众,不愧百年名校。
如今如此拉胯。 |
|